「We Can Do This」預防新冠肺炎宣傳教育 春假將至,很多家庭都開始興致衝衝地拿出度假物品,為出行做準備,譬如保護皮膚的防曬霜、滑雪所需的保溫衣物、或者出國探親訪友必要的護照與簽證。想要真正體驗一次樂享無憂的假期,家庭還需進行一些其他準備,確保順利出行,安全歸家,度過一次最難忘的假日之旅。 在最終確定旅行計劃之前,別忘了依照以下步驟,檢查您做的準備工作,真正做到萬無一失。 檢查各地的旅遊要求。在出發前往旅行目的地前,多查看相關資訊,檢查目的地是否需要您注射某些疫苗,或是否需要準備哪些藥物。一些目的地目前可能持續存在健康風險,如飲用水不安全、某些不常見流行疾病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以在出發前,您可能還需要諮詢您的醫護人員。 為可能發生的意外做準備。考慮購買旅行保險、複印護照、身份證和交通票據作為備份。進行搜索查究,計劃在緊急情況下如何聯絡當地的醫療機構獲得救助。如為單獨出行,務必指定一名家中的緊急聯絡人。 準備行李。帶上防曬霜、適合當地天氣的衣物、驅蟲劑和水壺,防止疾病或其他不適感影響您的旅行體驗。您行李中攜帶的液態物品,必須符合相關部門的規定,也可以在抵達目的地後購買替代品。 加強新冠疫情防護。如果您的最後一劑新冠肺炎疫苗是於 2022 年 9 月前接種,請接種最新疫苗。由於目前的新冠病毒仍會通過人群傳播,最新疫苗可有效防範住院、重症或死亡的風險。如果您參加團體出行或乘坐擁擠的公共交通工具,建議隨身攜帶足量口罩。 春假是最適合全家出行的好機會,讓孩子們暫時放下繁重的學業,在愉快的旅行中獲得身心的放鬆。多花點時間計劃一次有趣而健康的假期,幫助所有人保持健康,同時還可以在出現問題時快速解決,避免走彎路或延誤行程。 如需新冠肺炎疫苗的更多資訊,請瀏覽 www.vaccines.gov。
read more >Author: Cappi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近年來培養肉的發展也讓替代肉製品的技術越來越成熟,除了用植物性原料做成的植物肉之外,現在更有菌絲體製成的替代肉製品,有別於一般的植物肉更富有動物性蛋白的質地與風味。 撰文=蘇妤婷 近年來隨著植物肉、培養肉的趨勢與技術的發展,國內外越來越多廠商投入相關的研發,然而使用植物性原料做成的人造肉普遍存在口感、風味與真正的肉類有落差的問題。由於菌絲體的纖維口感可以更好地復刻動物蛋白質的風味,因此使用真菌的菌絲體製成培養肉,是近年來許多廠商的研發方向,例如美國的The Better Meat公司、以色列的食品與飲料公司Mush Foods,還有台灣葡萄王生技公司皆在研發真菌培養肉。 美國The Better Meat公司以菌絲體組成的蛋白質Rhiza獲得專利 在國內外有這麼多研究真菌肉的廠商中,位於美國的The Better Meat公司,在2021年建置完成13000平方英尺的工廠,並使用Neurospora crassa菌絲體組成的蛋白質Rhiza,獲得專利。根據《FOODDIVE》在2022年10月25日的報導,The Better Meat的執行長Paul Shapiro解釋,Neurospora crassa的成長非常迅速,且質地也很像肉。 Shapiro也補充說明,多數菌絲蛋白類似物是由Fusarium venenatum而來,但Neurospora crassa其實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真菌,在印尼,它被用來發酵大豆、花生或椰子製成當地的食物(oncom),直到現在Neurospora crassa才被用來培養成蛋白質實體。由於該款菌絲已長期進入食物系統中,The Better Meat認為在獲得認證上面便不需要耗費太久的時間。 由Neurospora crassa菌絲體組成的蛋白質Rhiza。(圖片來源:FOODDIVE) 真菌除了用來製作肉品外 還能更廣泛運用在烘焙業 菌絲體除了用來開發成肉製品之外,The Better Meat認為真菌肉的應用可以更加彈性、多元,因此廣泛地運用在培根、雞塊、午餐肉和鵝肝替代品,以及烘焙使用的乳製品和雞蛋都可以作為替代使用,將真菌的技術應用不侷限於肉品的製程。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read more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澳洲是重要的小麥出口國之一,但2022年遇上反聖嬰現象,導致當地農產品遭暴雨摧毀,不過大雨停歇後,土地也吸飽了水分,提供農作物良好的生長條件,新增的產量甚至超過大雨造成的損失,澳洲農業經濟資源科學局(ABARES)預估,2022~2023年的農業出口總值將首次超過700億美元(約新台幣2兆1409億元)。 撰文=編輯部 澳洲在2022年受反聖嬰現象影響,國內各地豪雨成災,特別是維多利亞、新南威爾斯和塔斯馬尼亞等3個省份,而這些地區正好是澳洲重要的糧食產區,農作物毀損不僅影響國內糧食供應,就連出口量也遭受波及,不過豪雨也帶來希望,澳洲農業經濟資源科學局(ABARES)於2023年3月7日發布的新聞稿中表示,光是2023上半年的農產品出口量預估可達750億美元(約新台幣2兆2942億元),將創下新高。 通膨、農損讓食物價格一再升高 2022年的反聖嬰現象造成氣候異常,澳洲因此出現比平常更多的降雨量,同時飽受糧食短缺所苦,當時甚至有專家分析,隨著澳洲2022年第3季總體通貨膨漲率創下32年新高,洪災將持續拉高第4季和2023年的食物價格。 而澳洲因糧食短缺造成食物價格飆漲的情況究竟有多嚴重?根據BBC於2023年3月8日的報導指出,Twitter上有網友在2022年6月上傳一張賣場的生菜照片,上頭標示的售價竟超過10澳元(約新台幣204元),是平常價格的3倍之高,不僅如此,速食龍頭肯德基在2022年6月也因當地生菜不足,被迫將漢堡和捲餅中的生菜改為捲心菜。 澳洲在2022年因通膨加上糧食短缺導致食物價格高居不下,當時有網友上傳賣場的生菜價格,發現上漲為平常的3倍。(圖片來源:取自Twitter) 大雨反而讓農作物長更好?ABARES :小麥產量將創新高 雖然2022年的異常降雨導致澳洲東部多處變成水鄉澤國,不過幸好大雨及時止住,讓農民有機會在2023年獲得更多收益。ABARES執行董事Jared Greenville表示,連續3年的高降雨量為澳洲農作物創造特殊的生長環境,加上糧食主要出口國乾旱與烏俄戰爭,導致全球食物價格高漲,澳洲農業總產值將因此提高。 Jared Greenville指出,農產品出口預計在2022~2023年達750億美元,這是澳洲首次出口超過700億美元,且受益於澳洲西部和南部的出色表現,2022~2023年冬季作物產量將達6730萬噸,比前一年度高出400萬噸。 ABARES預估,小麥和油菜籽的產量將創下歷史新高,大麥產量則將達歷史第三高,其中小麥是澳洲最主要的出口作物,而台灣也十分仰賴澳洲進口的小麥,根據行政院農委會《農產品進出口統計》顯示,澳洲是僅次於美國的主要進口國,這意味著台灣的進口小麥有望穩定輸入。 氣候將變乾燥,澳洲農產量會下滑嗎? 澳洲拉籌伯大學農業與食品研究所所長Tony Bacic受訪時表示,農產品的高產量要歸功於這波降雨,如果雨水來得晚一點或沒有及時停止,可能會損失大量作物。澳洲國立大學資深講師Sonia Akter則直言,澳洲農產品產量的增加已經超過洪水造成的損失,不過這種情況可能在2024年出現變化,因為氣候預報指出接下來天氣會更加乾燥,主要食品商品的出口量可能持續大幅下降。 對此,Jared Greenville說明,2023年可能是近期最後一次因反聖嬰現象帶來大量降雨,預期未來會轉為較乾燥的天氣,不過良好的土壤水分和高蓄水量將繼續幫助農業生產,雖然我們預計2023~2024年的產量會降低,但仍將達到810億美元(約新台幣2兆4739億元),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三高。 審稿編輯:林玉婷
read more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同一種食材經過不同的料理方式可以呈現截然不同的味道,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炒、炸、煎、蒸之外,「封」也是一種流傳已久的料理手法,究竟「封」出來的料理是什麼風味呢? 撰文=編輯部 肉質柔嫩鮮美、入口即化的法式油封鴨和客家封肉,名字中都有一個「封」字,顧名思義就是將開口閉合,與外部隔絕。到底這種料理方式為何能「封」住食材的美味呢? 油封可以完整保留食材的水分和風味,是一種源自法國的料理法。 油封阻絕食物氧化 香氣因子為食物加分 油封是一種源自法國的料理技巧,傳統的油封是因為以前的人為了保存食品,會將肉品、水果、蔬菜浸泡在油脂中,隔絕氧氣防止食物氧化,延長保存期限。而且因為油水不相容,所以這種方法能夠保持食物的水分不流失,加上油脂當中有一些香味因子,也可以幫食材加分。 現在我們所指的油封大多是將食材泡在油中,用低溫、小火慢慢煮熟。與油炸不一樣的地方是,油炸是使用高溫讓食物表面水分蒸發,並且產生梅納反應讓食物變得金黃酥脆。而油封是用低溫烹煮,可以完整保留食材的水分和風味,油脂也不會滲透到食材中,食材吃起來香軟可口且不油膩。 利用低溫烹煮的油封可鎖住食材的水分並且留住食材原本的風味。(圖片來源:公視節目《神廚賽恩師》截圖) 傳統料理法封肉 不只不油膩還入口即化 除了油封外還有一種料理方法也是用「封」來讓食材變得美味,但和油封的做法又不太一樣。傳統的「封肉」是豬肉料理方法的一種,最特別的是豬肉需要先炸過,將外層弄熟定型,後續再放進大鍋子中慢火烹滷。如此一來被固定的外殼就可以包覆食材內部的水分,且經過長時間烹滷後,豬肉結締組織中的膠原蛋白會分解、凝膠化並且變軟,讓最後出爐的封肉口感軟爛、入口即化,大人小孩都適合吃。 封肉是利用油炸將豬肉表層定型,以便後續「封」住美味。(圖片來源:公視節目《神廚賽恩師》截圖) 而「炕肉」也是用相同的方法製成,會先炸過讓豬肉有梅納反應的焦香味再放進去滷,差別是炕肉在一開始就會切成小塊,所以烹滷的時間不會像「封」這麼久。 除了肉之外蔬菜也可以封 高湯封菜更美味 不只肉可以拿來「封」,封蔬菜也是一種美味的選擇。在封蔬菜的過程中,水分子因為內外壓力不同,會在食材的細胞膜間內外流動,因此可以讓高湯為食材增添風味,食材中的精華也能被萃取出來流進湯汁裡面,賦予更豐富的味道。 在「封」菜的過程中水分子會攜帶蔬菜養分以及滷汁中的調味料在細胞膜中流動,讓食材更添風味。(圖片來源:公視節目《神廚賽恩師》截圖) 玉米筍和高麗菜就很適合拿來封,因為玉米筍的纖維長、硬,比較不會因為溫度而破壞結構,久煮之後口感依然清脆。而高麗菜封更是有名的傳統客家菜,和冬瓜封、客家封肉合稱為三封。因為高麗菜的菜葉跟菜心是相連在一起的,所以久煮後葉子跟心不會分離,不會爛到沒辦法拿出鍋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Fdu0kor88&t=3s (影片來源 食力:台灣公視《神廚賽恩師》授權提供)
read more >昨天本刊應邀出席媒體體驗日活動,搶先感受任天堂的魅力!從入口就開始覺得自己是身處從小就熟悉的任天堂打電世界𥚃。進入任天堂園區第一個要做當然是取得那三把讓人能進城堡玩那終極電動遊戲的鑰匙。要取得鑰匙可過三関。首先要打鬧鐘把要響的一一按停,第二把鑰匙是要把破壞炸彈怪的作為而取得的。最後第三站是不停攪動滑輪讓怪物不能出來取得鑰匙。我們成功的取到三把鑰匙並進入城堡玩電動!還有千萬不要錯過馬利奧Kart和toadstool歺廳及精品店,我們先來看一下當天視頻,詳細報導馬上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mmfUPIIplk 有可愛又美味的Toadstool Cafe
read mo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cXzmkP8LN8 Mickey’s Toontown 媒體日有吃有玩又不用排隊 UniStar 小記者都玩瘋了!! (click a picture for gallery) 時代雖然不斷變更但迪士尼樂園仍是The Happiest Place in The World! 從上世紀至今天迪士尼創造出不少陪同很多人成長的人物。其中米老鼠可說是表表者。而位於迪士尼樂園內的米奇卡通城更是必要去打卡的地方。正如Portfolio Executive Producer at Walt Disney Imagineering —Jeff Shaver-Moskowitz 所言:“米奇卡通城 30 年前首次開放,因此有幾代迪斯尼樂園度假區的客人在這里長大並留下了神奇的回憶。 Walt Disney Imagineering 著手保留讓米奇卡通城對許多人如此特別的精髓,同時為迫不及待想要在這裡留下新回憶的後代家庭進行改進。” 先帶大家看看精彩照片,新設計的米奇卡通城帶來的興奮如米奇和米妮的逃亡鐵路, Chip ‘n’ Dale 的 GADGETcoaster , Roger Rabbit 的 Car Toon Spin, CenTOONial 公園, Café Daisy, EngineEar 紀念品店必須要你來親身體驗才算數。記住3月19日便重新開放給大家喔!
read more >每天一個好習慣:每天堅持一個健康小動作就可以變得更健康 農曆新年已經開始,春天即將來臨。隨著白天越來越長,現在正是每天實踐自我護理小動作來改善整個身體及心理健康的好時機。 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我們的情緒、心理和社會幸福感影響我們的思考、感覺和行為。關懷身心各方面有助於我們面對壓力、與其他人融洽相處以及作出更健康的選擇。 每天一個小小的健康決定就可以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讓我們從嚴寒的冬天走向溫暖的春季。以下建議您可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進行的一些自我護理活動: 每天透過冥想、聽音樂、做園藝或其他愛好放鬆身心。嘗試新事物,從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事情並成為日常活動的一部分。 經常與家人及朋友聯絡,獲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並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感受。透過網路或電話與家人及朋友保持聯繫,或者在社區與鄰居聊天,都有助於建立你與世界的關聯,消除孤獨感。 讓運動成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透過運動保持健康,並不一定需要辦健身卡。跳舞、散步、甚至只是在自己的院子勞動或打掃家裡的環境,都可以改善情緒和整體的健康狀況。 健康飲食盡可能買新鮮水果和蔬菜。逛逛農夫市場,買一些你不常吃的蔬菜,或者嘗試新食譜,都是在飲食中增添更多新鮮食材的好辦法。 確保接種各類最新疫苗,特別是新冠肺炎疫苗。完整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加強因時間延長而逐漸變弱的免疫保護,讓你可以健康的參與喜歡的活動。 Chinese Hospital Clinics(三藩市東華醫院)醫學總監,家庭醫學科醫生 Scott Huang 博士說:「接種最新新冠肺炎疫苗不僅可以降低罹患長新冠的風險,還可以讓人們繼續做他們喜歡的事情,包括遠足旅行或家庭聚會,而不用擔心病毒傳染,對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更加放心」。 讓我們重新承諾養成健康的習慣和行動來迎接一個萬物復甦的春天。 瞭解關於新冠肺炎疫苗的更多資訊並查找您附近的疫苗接種診所,請瀏覽vaccine.gov。
read more >迪士尼樂園度假勝地的客人可以在2023年3月3日至4月25日舉行的迪士尼加州冒險樂園美食節上品嚐特色菜餚,飲料和體驗。 客人可以在迪士尼公園博客上查看完整的節日菜單,或者在園內玩的時候索取品嚐護照。 在朋友和家人之間可共享的一口和品味通行證*提供了八個應兌換選項,可在節日市場和參與地點兌換可兌換的食品和非酒精飲料。也可以在今年的音樂節多次使用SIP和Savor Pas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80FBWazLHM&t=89s
read more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屏東一家海產業者發現所引進的水產中,有一隻滿腹都是卵的七彩龍蝦,於心不忍淪為盤中物,在2023年2月14日拍攝影片野放到海裡。然而像這樣的野放行為容易侵入既有生態、打亂生態系統。 採訪·編輯=張語屏 根據中央社報導,有名屏東縣海產店業者在2023年2月14日野放了1隻重達3.6公斤的抱卵七彩龍蝦,業者在2月初所進貨的一尾活體龍蝦是「抱卵」中的孕期媽媽,於心不忍將牠放回大海並拍攝影片。 因養殖管理疏失逃逸或善心爆棚,任意野放外來品種生猛海洋都可能造成生態浩劫。 任意野放生鮮海產 對海域生態有重大影響 在相關社群貼文中,有網友留言表示業者願意放棄價值1萬5千塊的高價龍蝦、顧及海洋資源而放生稀有水產的善舉,殊不知若將不同海域捕捉、或引進海外漁獲龍蝦任意野放,對台灣海域生態將造成重大危害。 台灣餐飲銷售食用龍蝦、巨螯蝦等大多為進口品種,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研究所助理教授楊倩惠表示,像是知名的「天鵝龍蝦」(Panulirus cygnus)是主要分佈在澳洲西部的品種,在2020年因中國宣告禁止原本大量輸中的澳洲活體龍蝦,因此業者也更有機會引進天鵝龍蝦到台灣。 外來品種會擾亂原本生態系統 侵略性強恐將引發生態浩劫 「若無特別說明、標示,加上一般消費者並不一定知道天鵝龍蝦並非產自台灣,若因為同情理由而野放到海中或溪流河口等,就又有可能,很容易地把台灣水域中固定的品系種類的基因型打亂。」楊倩惠感嘆。 雖然天鵝龍蝦被列為農委會准許輸入食用水產名錄之內,學術研究者認為,不需再引進非台灣所生產的外來品種;楊倩惠進一步舉例如數十年前大量引進台灣的美國螯蝦、俗稱小龍蝦,因不受台灣市場青睞,至今仍能在都會公園溪流中出現。 數十年前台灣也有民間業者引進美國螯蝦,卻因不受台灣市場歡迎成為寵物或遭任意野放,其適應力及侵應力強大已嚴重影響環境生態,甚至會破壞農作物。 由於美國螯蝦品種侵略性及適應力超強,幾乎無天敵,水中魚蝦都被當做食物,也嚴重影響水堤、農業設備甚至農作物,為控制族群數量,持續清除中。因養殖管理疏失導致逃逸、或因同情心而野放外來水產生鮮到河流、海洋中,都很有可能影響既有生物系統而引發生態浩劫。 對於業者所捕獲的錦鏽龍蝦之後放流行為,其保育海洋資源心態並無䜋責。然而考量捕獲野生台灣也有的品種,其底棲環境、洋流、復育方式都有很多挑戰,加上野放、放生必須對生物特性及環境有極高認知,野生龍蝦孵育也極具挑戰性。本文原意是希望站在另一種角度思考「野放行為」本身,避免錯放而造成影響。而根據行政院農委會在2022年10月1日施行的修正法規「水產動物海域放流限制及應遵行事項」,任何放流有其限制及遵行事項,都有其放流季節、時間、地點與方式,個人或業者、團體等都需先做申請,才能放流。 審稿編輯:林玉婷
read more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日本上市100出頭家主力食品以及飲料製造商,2022年調價產品數超過2萬多品項,平均調幅在14%左右。在自由經濟的供需市場中,產品特性與消費行為息息相關。在預期漲勢的情況下,產業可依據產品特性來減緩帶來的衝擊,有4大方針可以因應。 每年年底日本媒體以及研究機構都會討論當年的消費流通熱門現象以及趨勢,而2022年雖然處在一個疫情壓力消退,商業活動再度露出動能曙光的轉換期。但同時人力短缺以及通貨膨脹對商業環境的整體影響下。如果用一個字來比喻,應該「漲」這個字是蠻符合目前的情境。 2022年日本食品平均調價漲幅約14% 說到漲,根據日本的統計,日本上市100出頭家主力食品以及飲料製造商,在2022年内,有調價的產品數就超過2萬多品項,平均調幅在14%左右。並且這一波調價風潮不止發生在2022年初跟年中,一直到2022年底,商品價格還是蠢蠢欲動,光是在2022年10月又有大約6000多品項再度地被調價,除此之外,影響成本的另一個要素,薪資。 「UNIQLO SHOCK」撼動服務產業的薪資結構 日本UNIQLO於23年1月,發表對日本新人基礎月薪做18%調薪,這個撼動產業的UNIQLO SHOCK宣言,在現在少子高齡搶人氣氛下,可能也會牽引其日本其他消費服務產業對薪資結構再做調整,這些成本因素環繞下,漲價話題在2023年的日本應該還會持續發酵。漲價浪潮也讓日本消費者對產品需求的定義更鮮明,有因爲調價而減少購買量的話,當然也有在調價中購買量增加的產品。產品特性如何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爲?可從下面幾個特性找到影響銷售量增減的頭緒: 一、增加:專業+品牌力會影響數量增加有兩個特性:專業度以及品牌力。只有少量的同業可以模仿的特殊機能,並且原本的品牌已經在市場上跟消費者建立堅實的信賴關係。近期日本養樂多的睡眠改善飲料,銷售量一直擴大,就跟專業技術門檻高,模仿的對手不多,以及原本的品牌比較讓消費者有信賴感有關,在醫藥品產業的商品也有類似的特性。 二、維持:產地+加工度能避免數量減少的產品有兩個特性:產地切換以及加工程度的調整。 產品根據產地不同會有價格落差,A產地價格高時,就可銷售B產地的同產品,調整價格。而加工度就是產品的加工精細都,過去是買肉片,而現在是買肉塊自己切等。可符合這個特性,做調整的農漁牧相關產品就佔了多數,稻米、紅豆、肉品等。台灣部分外國品牌的零嘴也是,產地從日本轉向東南亞,不看後面產地還看不出來。 三、替代:大量化+多分類會被替代產品的特性:大量化以及多分類,容易用生產線大量製造,而且分類裏面的口味變化多元。這幾年崛起的Private Brand(PB)自有品牌,就是符合可委托供應商大量生產,並且用價格導向來設計產品口味,在日本這些PB產品取代了不少原有知名大厰的產品,從糖果餅乾,到冷凍食品都有大廠品牌被這些被PB產品取代的案例。 四、減少:嗜好+分量型會減少的產品,跟嗜好以及重量有相關。嗜好就像是口味幅度會比較大的,並且可根據不同重量出售的。葡萄酒、咖啡等這類的嗜好品,不少是非必須品,不購買也不會影響生活,也可以選擇從買大瓶的變成買小瓶的,這些都會讓整體的交易量變少。在2023年預期漲勢也不會減少的狀況下,做好微調產品特性,減少調價引起的衝擊,日本的食品飲料製造商,戰戰兢兢準備迎接疫情後新一波的成本寒冬。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