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 boy, smile

Q.近來我發現孩子要什麼都得第一時間滿足他,否則他就會生氣並且一直死纏著爛打,他經常要求父母幫他做這,做那,買這,買那…如果我不同意,他就會很生氣,孩子從不知為過去我們所付出的感恩,只想到自己的需要,忽略周圍人的需要,變得自我中心該怎麼辦呢?

A.首先還是要提醒家長們,孩子的習慣與性格是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養成的,比如:從小他要什麼,就給他什麼;大人過多的關注在他身上,他就會以為全世界都繞著他轉,孩子從小只想到自己,一次又一次養成習慣;或是父母能在生活中一次又一次教他學習也看到周圍人的需要,或是習慣於感謝別人的付出,這些都會形成他未來的人格,家長不可不留意他每天一次又一次地在培養些什麼人格特質?

下面我將用我與雷洛美老師合著的《一分鐘EQ教練》第六課中的例子來教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能考量周圍的人,不在自我中心。
習慣養成的口訣:一次又一次

 

【案例】
孩子插嘴時,幫助他看見別人

媽媽在前院和隔壁的奶奶說話,小涵想吃餅乾,立刻到媽媽的身旁說:
「我要吃餅乾!」,並且不停地來打斷說話…
媽媽請老奶奶等一下,然後蹲下來跟小涵說:在這裡除了媽媽之外,你還看到了什麼?
小涵說:還有奶奶!
媽媽說:「很好!有媽媽,還有奶奶。媽媽知道妳這時有需要,但是媽媽和奶奶也需要談話,我們的需要和你的需要一樣重要,下一次妳在旁邊等待一會兒,我們也會注意到你的需要。」

【案例】
求表現時,幫助他看見別人

週末偉心約了兩家朋友一起去陪孩子們打籃球,每當有人要傳球出去時,大兒子就會擋在同隊其他隊友面前大聲喊:傳給我!傳給我!妨礙隊友接球的機會,這使得其他家庭的孩子對他很反感…
中場休息時,爸爸把他叫到身邊說:兒子!剛剛在球場上看見你很想接到球。
兒子生氣的說:他們都不把球傳給我。
爸爸:籃球不像高爾夫球一個人打就可以,他是一個團隊的運動,來!現在你看看,你的隊友有誰?
兒子:有爸爸、小南、德恩、和以芬
爸爸:小南、德恩、和以芬也都和你一樣希望能接到球,有好的表現,球隊最重要的是合作,透過彼此幫助使全隊發揮實力。爸爸相信你一直能看到你的隊友他們的存在而與他們一起合作。

【案例】
留意身旁在進行的事情

媽媽正在安慰不停流淚遭遇婚變的一位阿姨,弟弟把電視轉得很大聲並且不時地哈哈大笑,姊姊立刻來告訴弟弟說:媽媽正在和阿姨說話,而且你有沒有看到阿姨心裡很難過,走!我們先到房間玩一盤桌遊,等他們談完了看電視,好嗎?
良好的人際關係始於:脫離自我,看得見周圍的人事物及他們的需要。
家長若能根據前面例子幫助孩子不只看到自己,而能跨大視野,目中有人,孩子才能脫離幼稚的自我中心而成為成熟的人,家長可以按照下面五個步驟來幫助孩子…

1.看到周圍的人
2.看到周圍人的情況與需要
3.口訣:我有需要,他有需要;他的需要和我的需要一樣重要
4.提供孩子機會關懷人,服務人
5.隨時幫助孩子看見並感謝別人為他付出的一切

 

 

王祈老師
擁有加州AzusaPacificUniversity領導學碩士(專攻家庭領導及個人領導及心理諮詢),並主持洛杉磯「愛的方程式」廣播18年。現任加州「全人豐盛教育推廣中心」執行長,澳洲、紐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台北等地教師及家長培訓,企業培訓講師,曾任中國深圳南山教育局「幸福家長學校」及中小學教師訓練聘約講師。

冰冰故事冰團

美國孩子有多喜歡台灣?!

迪士尼加州冒險樂園美食美酒節

Mickey’s ToonTown太好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