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家长让孩子做一件事,孩子总听不进去,耍自己的小性子,让家长十分头疼,态度更加强硬,也会遭到孩子更加强烈的抵触。其实从孩子的出发点看,家长也许可以换一种更智慧的方式和孩子交流。

让我们来模拟以下几种场景,看看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场景一

睡前妈妈对孩子说:都快到睡觉时间了,怎么还在玩?说了多少遍了,你就是听不进去!如果孩子不听,妈妈的嗓门就会大起来。

这时候,孩子正在做自己专注做的事情,也许是看电视,也许是玩玩具,听到妈妈的催促,对于去睡觉这件事心里非常不情愿。孩子会觉得:我还不困,不想这么早就睡觉,还想做有意思的事情。

找出孩子不愿意睡觉的原因,妈妈就可以和孩子更好地交流了:还马上睡觉时间了,你想先听故事?还是先刷牙洗澡呢?

给孩子自己适宜的几种选择,比起强硬地催促他们做事更有效率!

场景二

在吃饭时,妈妈喂孩子吃东西,孩子闭着嘴,说不想吃。妈妈会觉得,让你吃东西是为了你好,你怎么这么犟,一点也不体谅妈妈的良苦用心,于是一顿数落,说孩子不懂事,妈妈辛苦做了菜,你还不肯吃。

然而,孩子不愿意吃,也是有他们的原因,也许是他们不喜欢菜里某种材料(比如葱姜)的味道,也许是他们刚才吃过小点心了,现在并不饿。

不要把孩子的抵抗都当作是无理取闹应该去了解他们说不的原因,可以这么和孩子沟通:你不想吃,可以告诉妈妈原因吗?继而从源头上解决,换种更符合孩子口味的菜式,控制孩子的零食。

“去情绪化”可以让我们在亲子沟通时更加理性,也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榜样。

请记住在一段良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并不是独裁者,应该把孩子当作有理性的个体,堵疏结合在沟通中更好地解决亲子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冰冰故事冰團

美國孩子有多喜歡台灣?!

迪士尼加州冒險樂園美食美酒節

Mickey’s ToonTown太好玩啦!